战“疫”期间,事情虽多,但必须有条不紊。来到闻兰社区的齐东苑大门,乍一看看不出什么名堂:三五个保安、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一位党员群众志愿者,每个社区都有的配置,不稀奇。
听了齐东苑包保制组长夏家春主任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门岗人员配置,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齐东苑门岗进出两道,左边是行人通过口,右边是车辆进入口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分别站在左中右的位置。每每进入小区有种“夹道欢迎”的仪式感,即使是中间的保安也不影响人、车通过。
1、左边组:社区工作人员2位、保安2位。
2、中间组:保安2位。
3、右边组:社区工作人员2位、保安1位、党员志愿者1位。
由于齐东苑是拆迁安置小区,许多居民是当地拆迁的。后期入住了一部分外来人口,有在此买房的也有租房的。在这些保安和社区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当地人,还有一部分是其他地方的,有的还是新人。
夏主任考虑到进入人员测量体温一般不会排斥,矛盾较小,两位保安在此门岗工作过,对小区内的居民相对比较熟悉,和两位非本地人的社区工作人员安排在左道,这样在外地人员回到小区时,可以方便进行信息核查、登记,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中间的两位保安还是“新人”,在行人车辆内人员较多的时候,中间的保安就开始两边帮忙,大大减少了测温时间,可以避免漏测的情况发生。而右边的保安和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目前所有外来车辆都禁止入内,这样难免有些本地非本小区车主会有意见,而这时候“本地人”的保安和工作人员就发挥作用了,操着本地口音耐心的告知和劝解让车主理解不少,有时候直接是“熟人”,多少“给点面子”也就不那么计较了。至于党员志愿者,专职负责三角地锥。在车辆经过车牌识别和车内人员体温测量后,党员志愿者将三角地锥移除,让车辆通过。这一个小小的三角地锥有效防止了车内人员还没有测量体温就开进小区的情况发生。夏主任说:“既然让我们来守门,我们就要守好门。这门岗看起来简单,实质上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守门就是要守住任何一个风险。”
不说不知道,说完小编表示真心佩服夏主任的细致入微。每位门岗人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来回走动,降低人车碰撞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人、车管理的效率,让基层防疫抗战门岗这第一道防线守得扎实、到位,这是闻兰社区工作的态度,也是对所有居民负责的表现。
西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