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栖霞【墨香西岗】我的“青春”防疫日志 ——齐民路社区

时间:2021-08-20 17:18

连续一周0新增,南京上空的雾霾逐渐散去,大家的心情变得晴朗起来。回首昨天,并肩作战、通宵达旦的画面历历在目,齐民路社区这个80+90年轻的团队,带领着各方支援力量,尤其是随着一群00后青春花朵的加入,在抗疫之战中展现了青年的无畏与拼搏精神。

80后“叔叔、阿姨”扛起领队大旗

“疫情虽然好转,但请大家坚持再坚持!”

虽然年纪不是最长,但考虑问题却是最“老成”的。87年的朱宇2016年担任齐民路社区党总支(原晶都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时28岁,是当时栖霞区最年轻的的社区书记。经过了5年的磨练,虽然外形还很“青春”,但处事风格十分稳重。在今年的防疫工作中,朱宇当仁不让地再次担起了“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在四轮核酸检测中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顶着烈日、踩着课桌、提着喇叭、抹着汗水,这幕形象似乎被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那是今年防疫最“艰难”的一天,但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成为了借鉴,接下来的核酸检测工作开展地十分顺利。就这样,朱宇用硬核防控和严防死守筑牢社区安全网。

“防护措施一定到位,大家要保护好自己。”

88年的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张海总是苦口婆心地嘱咐着大家。虽然是一位男同志,但在大家的心中,张海就像是一位“大姐”。要请假找张书记,心情不好找张书记,需要支援找张书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张海负责物业和保洁的防疫安排,每天他都会到三个小区的门岗查看一圈,大大小小的矛盾他都会亲力亲为,认真处置。核酸检测的空隙,张海安排着大家轮番休息;加班核查的夜晚,张海专注地打着电话;包保制岗位上,张海总是早点来接班,让交班的同事早点吃饭。虽然主要负责防疫工作安排,但只要有空,各项任务他都会积极分担。正是有这样一位“体贴”的大管家,让社区艰难的防疫日子也充满了温暖。

“盒饭到了,大家抓紧时间吃啊!”

88年的梁纯纯担任齐民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作为后勤组长,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多一些“小幸福”。“今天给大家加餐,夫妻肺片、小龙虾,还有美味大西瓜!”连着数日吃盒饭,突如其来的伙食改善着实让大家感到欣慰。为了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梁纯纯及时采购了充足的口罩、手套、防护面罩、消毒液等物资,保障大家的防护补给。虽然自己是两个宝宝的妈妈,但是在疫情面前没有下班、没有休假,只能把上小学的大宝和两岁多的二宝交给老人,两个宝宝也很懂事,没有妈妈的陪伴,奶奶说他们很乖。歇下来,梁纯纯总会拿出宝贝们的照片看了又看,似乎这样身上的疲惫就会少一点。

“你好,转码吗?加我微信!”

说不上几秒钟,89年的党总支委员朱慧敏立马挂了电话。不是她态度“冷酷”,而是来不及多说。728日发布苏康码黄码转码通知后,齐民路社区上上下下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作为“转码”扎口负责人,朱慧敏仔细分析政策文件,精心编辑了简明扼要的“转码细则”,让人一目了然。“电话里说再多对方其实还是很模糊,不如短信来的直接、全面!”接到咨询,社区同事都会让居民直接加朱慧敏微信,短短几天,她的微信好友就增加了两百人,整天眼花缭乱地回复各种问题,只为及时安抚大家的焦急情绪。当天的申报材料再晚她都要整理好上交街道审核,因为她觉得如果不做完就要等到第二天再处理,居民就要等再久一点,一想到这她就不能安心睡觉!随着200多人的“转码”微信群人数逐渐减少到个位数,朱慧敏感到满满的喜悦。

“喂,耽误您几分钟,跟您做一下防疫信息核查……”

和朱慧敏截然相反,居委会委员王波的“防疫生涯”似乎被电话“绑定”着。作为风险核查员,87年的王波是社区最“年长”的一员。都说年纪大了话就多,这说法在王波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请问您去过扬州吗?您是哪天去的?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除此之外您还去过其他地方吗?……”一圈盘问下来,说好的“几分钟”变成了“十几分钟”,而他诚恳、认真的语气也让核查对象十分配合。“没办法,遇到态度不好的,我就只能想办法,有时候套套近乎,有时候开开玩笑,只要把重要信息登记完全,我的责任就尽到啦!”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王波的电话就没停过,他说只有把好风险核查这一关,才是为防疫做了分内之事。

“各位爷爷奶奶,请你们排好队、戴好口罩!”

虽然被老人“淹没”,但党总支委员徐嘉佳依然保持镇静的状态,提醒着大家做好防护。自从门岗要求查看苏康码以来,大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涌向社区,继续办理小区出入证明。87年的徐嘉佳外形是 “弱不禁风”的样子,说话也是轻声轻语。对于耳朵不灵光的老人们,徐嘉佳每天都要用尽全力去“呐喊”——家住哪个小区?!核酸做了几次?!有没有去过江宁?!为了保证老人们的信息正确、准确,徐嘉佳只能忍受着老人们的闲聊、催促,甚至有些排队不耐烦的现场发起了脾气。但是越急越慢,只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一个一个办理。十多天过去了,出入证明也办理了上千个,但这只是一个阶段,因为马上即将迎来证件的“过期”,她说已经准备好迎接第二次“风暴”。


90后“哥哥、姐姐”撑起半边天空

空荡的办公室里,94年的杜露露在独自抹着眼泪,面前的纸巾堆成了一座小山。作为社区风险人员“客服”专员,杜露露一天最多通了上百条咨询电话,统计话费的时候语音超量也成为了社区最高。730日晚,一位参加过公司团建活动的居民因为团建地点在中高风险区,被要求实施14天居家隔离加3次核酸检测。对此要求当事人十分不满,因为怕麻烦又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作,在十多分钟的好言相劝后依然不依不饶,要求立刻转码,甚至在第二天前往街道办事处闹出一场风波。接到社区书记的问询电话后,杜露露终于控制不住泪流满面……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劝说没有换来居民的理解却换来了“报复”,、虽然充满了委屈,但杜露露表示不会影响工作,随后继续打起了核查电话。

“两百一,两百二,两百三……”一边整理资料一边数着数的94年郭礼鑫正在统计“12345”工单情况。新一轮疫情以来,“12345”工单大幅增加,大部分还是对于防控措施的不理解和苏康码问题。对于疫情防控问题工单,郭礼鑫第一坚持时间上报平台、高效快速回复答复,把疫情防控问题工单办理工作作为为民办事的民心线,及时消除居民群众疑惑顾虑。他说:“虽然其他工作已经够累的了,但是‘12345’就是命令,我必须要给答复。”虽然也有个别不理解、不配合的,但加强沟通、多几次电话,对方也能感到社区的责任心和诚意,最终圆满地完成了285件工单任务。

“小身材,大能量”!98年的王逸韵还是一张“娃娃脸”,身材较小的她却有着十足的精力。“办证明先排队!”“做核酸跟我走!”穿梭在社区和核酸检测点之间,王逸韵的步伐轻快有力。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来说,离开学校就面对基层这种“接地气”、高强度的工作,一般人都会难以承受。而王逸韵却不是一个娇气的女生,刚来到社区时她就努力学习处理居民矛盾的方法。面对拥嚷、不讲理的老人们,王逸韵也有自己的办法,义正言辞地保持办事原则,居民看着这个执拗的姑娘,最后也只能妥协。她说:“我从来不和居民吵架,我只说道理,想和我吵架没那么容易!”良好的心态,让这个宝藏女孩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


00后“小朋友”实力不容小觑

南京商业学院——侯婉妍:“这个夏天,我一直在和社区演绎‘断舍离’!暑期伊始,我便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没想到开展了两周,一场疫情又将生活拉回到去年的状态。病毒肆虐,形势严峻,我只好在家静静地待着,心想要减少外出,不给社会添麻烦。随着一阵叮咚声,我收到社区的传唤——‘需要支援’!在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并查验了苏康码信息后,我便立即到社区帮忙。社区的工作很繁琐,一会一个新任务,所以我也成了社区的‘机动支援军’,只要有需要我都会主动报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下午几个小伙伴一起到社区整理资料,经常来帮忙的我们都很“娴熟”了,很快上了手。吃完晚饭后,社区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突然大家一起被叫去开会了。社区姐姐让我们忙完早点走,我们几个就在讨:社区的哥哥姐姐们真的好辛苦啊,这么晚了本应该下班,但感觉就像刚上班,真希望能为他们多分担一些……”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徐天宇:“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青年学生,我毫无犹豫地报名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协助整理禄口机场经停人员信息,帮助有需要的人员传递转码资料。参加这次活动受益良多,深刻的体会到了志愿者防疫工作的不易。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我始终以党员的纪律、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抗击疫情从我做起’,这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在行动上,就像每个小区门口的体温测量人员,岗位也许普通平凡,但是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上,不论是前线的战士,还是后面的后勤人员,都是伟大的,胜利离不开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真心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能安全的返航!”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樊安妮:“好像南京昨天还在车水马龙,路上的人群还熙熙攘攘,刚看完《中国医生》的我还再感叹疫情终于告了一段落,而今天新冠疫情突然席卷了这个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的城市,打破了宁静而安详的生活。随着南京一次次的上热搜,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看着核酸检测一次又一次有条不紊的进行,身为学校青年志愿者的我第一时间坚定了自己想为这个城市献出一份力的信念,终于在一个下午得到了需要志愿者的通知——协助社区整理居家隔离人员和转码人员资料。虽然只是简单地整理名单、填写隔离告知书,我的心情都随着一个个隔离人员的名单而紧张也随着一个个解除隔离名单而放松。看到了社区人员在马不停蹄的整理资料,大家都在为了这个城市而努力,南京速度让我感动也让我骄傲。!”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余鎏欣:“本轮疫情来势汹汹,对南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回宁,我也曾是“黄码”人员。这段时间内,社区工作人员及派出所民警主动打电话询问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相关转码要求等信息。隔离期满后,我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拿到了绿码。自此,我也开始了我的社区防疫服务。由于“转码”让我耽误了很多时间,解码后我参与到了社区后期的文件整理工作。虽错过了抗疫前线的工作,但整理文件也让我感受到了防疫工作者的不易,统计表上的人名数不胜数,还要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让人眼花缭乱。相信在大家都共同努力下,南京终将度过难关!”

徐州工程学院——孙影含:“20217月,南京原来宁静的夏天被禄口机场检查出9例核酸阳性工作者的新闻所打破。虽然不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但是当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时,强烈的使命感便涌上心头,我明白疫情不好转,我的志愿服务就必须要继续。去年的疫情让大家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是所有南京人民第一次经历。我的任务是在核酸检测队伍旁组织群众保持一米距离排队和提醒群众提前准备好苏康码和身份证。令人感动的是,核酸队伍排的再长也没有人抱怨,大家都非常配合,有条不紊地排队进入监测点,陌生人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在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群众对疫情的重视和人情的温暖,虽然工作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听到前来询问的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谢谢”都让我重新拥有坚持的动力,也让我坚信南京疫情好转指日可待。2021年的夏天很难忘,和南京人民共同经历的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都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更爱这座城市。”


青春向党,强国有我!一个年轻的班子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在防疫大考中书写不悔的青春。疫情终会结束,青春也会远逝,但这些难忘经历都会成为成长的印记,在一次次越挫越勇中不负韶华、不负期望。

栖霞区西岗街道齐民路社区居民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