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也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炎炎夏日,栖霞区首个村居“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八卦洲街道七里村结合“善学促善治:共建儿童友好幸福家”实践项目进行了协同育人深化探索,围绕“儿童发展,学堂建设行动”“儿童陪伴,场景记忆行动”等内容版块积极实践,努力做到联合各方教育力量,协同家长科学管理儿童青少年校外时间,有效形成共育合力,为儿童青少年带来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儿童发展,学堂建设行动
以暑期托管服务为载体,多元联合做好公益式支持,建立朋辈混龄式学习共同体,共同营造“学习型”村居氛围。
【积极动员】
7 月 27 日上午,“善学促善治:共建儿童友好幸福家”暑期托管服务动员会在八卦洲街道七里村会议室举行。栖霞区教育局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中心主任朱琍琍,八卦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长蒋丽云,七里村党委副书记徐春雷,海博教育中心主任冯亚洲共同参加活动,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富课程】
为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多元学习需求,八卦洲街道七里村牵头,八卦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组织,联合学校幼儿园、团区委、东南大学、海博教育中心共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其中包括思政教育、传统武术、非遗文化、安全急救、科学技术等方面,做到课程设计多主体、多维度、多学科、多方式、多材料。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努力将最优质、最实惠的教育资源送到百姓的家门口!课程一经推出,家长争相报名。
【多彩课堂】
为期两周的暑期托管服务精彩纷呈,教师、学生和志愿者沉浸式参与。
老师教学认真且充满热情。通过有趣地引导、细致地示范、耐心地倾听、热情地互动、及时地鼓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与快乐。在此次服务中,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栖霞区特色教师朱红梅老师无偿加入此次暑期托管服务,她表示能为家乡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开心。
学生们学得趣味盎然。他们在科学实验中好奇探索,在手工制作时创意无限,在阅读分享中畅所欲言,在角色扮演时活灵活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项目实践,孩子们既学习了本领,也收获了友谊,更懂得了分享。孩子们的成长获得了家长对村居工作和地方教育的认可。
课堂中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就是家长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他们协助维持秩序,细心照料孩子,多方支持与服务,使得课堂有序进行,真正实现了协同育人。
儿童陪伴,场景记忆行动
走出家庭,用好社会实践场域,拓宽儿童青少年视野,引导儿童青少年在社会的大课堂提素养、练本领、育担当,不断丰富家庭教育的实践样态。
8月10日上午,在七里村委会的组织下,在东南大学暑期志愿者的支持下,“筑梦东大,点亮未来”“常来小院寻陶趣”等亲子研学营活动顺利开展,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走出村居走向社会,走进东南大学校园、南京地质博物馆、地方陶艺工作坊。
【大学浸润,种下理想】
东大校园里,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沉浸于学术与自然的怀抱,从中央大道的漫步到吴健雄纪念馆的参观,再到校史馆、大礼堂等历史遗迹的探访。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大学文化的儒雅气息,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为学需笃行的治学精神,大学行的每一步都见证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
【地质博览,探秘科学】
南京地质博物馆内,大家“穿越”恐龙时代,置身于地质的奇妙世界。丰富展品和生动展示令人惊叹,不仅激发了孩子对自然的敬畏,更培养了他们保护地球的担当意识。
【创意手工,工匠精神】
七里村“常来小院”内,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尝试了陶艺创意手工制作,搓、盘、压、捏,瞧,孩子们和家长们做得多么认真,老师告诉大家,陶艺是中国艺术的起源,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创新出彩陶、黑陶、唐三彩、青花瓷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他希望孩子们能继续传承,将中国的陶艺发扬光大。
八卦洲街道七里村“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项目的落地实施,乃是栖霞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推行的教育改革创新之举,也是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环境的一次极具意义的有益探索。
我们相信,随着“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八卦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图/文:姜 璐
审 稿:蒋丽云 朱琍琍
发 布:姜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