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栖霞 网众悦学】省协同育人试点项目“润心圆桌派”开放式家庭会谈 走进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五)

时间:2025-06-26 10:56

六月盛夏,万物繁茂。6月25日上午,省协同育人项目团队在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六组亲子家庭再度聚首。"润心圆桌派"第五期活动,以"时光沉淀后的成长对话"为脉络,在宁教授工作室子工作室主持人顾小红老师的温润引导下,围绕期末、暑期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暖意融融,教育智慧在暑期来临之际绽放出独特光芒。栖霞区行知家庭成长教练林卫云副校长、陈立云副校长、吴海涛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南京市幸福合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公民校长、栖霞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陈红主任、仙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曹金花校长、附中仙小南邮分校吴惠娟副校长现场观摩。




重逢分享:亲子畅谈成长近况

活动伊始,顾小红老师以"一个月的小变化"为情感纽带,搭建起亲子平等对话的舞台。孩子们雀跃分享期末收获时眼中闪烁的光彩,家长谈及孩子自主成长时眉梢流露的欣慰,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教育图景。当孩子说出"希望每天有一小时看动画片"的纯真愿望,当父母坦诚表达对电子产品的担忧,这些日常生活的碎片在专业教练的引导下,逐渐拼合成相互理解的拼图——教育本就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




教练支招:暑期规划融入成长能量

在亲子分享后,成长教练团队的深度参与让活动超越简单座谈,升华为家庭教育赋能平台。林卫云副校长和陈立云副校长"公益支教"的言传身教,吴海涛老师"练字+旅行+公益"的立体化成长方案,为家庭暑期规划提供了鲜活样板。这些来自教育实践者的智慧结晶,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家庭教育的思维范式——教育不是机械的任务分配,而是共同探索生命可能性的美好旅程。




能量传递:手牵手共话“未来可期”

活动尾声的"能量传递"仪式颇具深意:当"收获""理解""赋能"“未来可期”的呼声在紧握的双手中接力传递,一个微型教育共同体已然形成。这种仪式感不仅强化了参与者的心理认同,更隐喻着校家社三方力量的无缝衔接。




研讨赋能:精准跟进家庭需求

活动结束后,成长教练团队与观摩人员展开深度研讨。团队逐一分析每个家庭的互动模式,制定“一户一策”跟进方案。小红成长教练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跟踪,让每次会谈的成果真正落地到家庭生活中。”李公民校长建议:1.加强任课老师对项目和参与孩子的了解和理解;2.对特需孩子尝试双陪伴; 3.要用社会力量关注到家庭,给与生活支持,全面关爱; 将校家社因素发挥到最大化。




第五期“润心圆桌派”在感动与不舍中落下帷幕,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在交流中悄然升温。持续五期的教育实践正在创造令人欣喜的"涟漪效应":家长从焦虑的监督者转变为成长的同行者,孩子从被动的接受者升级为生活的设计师,社区则从物理空间蜕变为情感联结的磁场。正如活动主题"润心"所寓意的,真正的教育恰似细雨润物,在平等对话中滋养心灵,在协同共生中塑造未来。暑期结束后,该项目系列活动还将持续开展,不断汇聚家庭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暖心桥梁。

 

仙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供稿

/文:徐敏

审核:曹金花

发布: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