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值大暑节气,秋韵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荷风送暑话非遗 清凉关爱沁心脾”主题活动,通过节气知识科普、手工制作酸梅汤和慰问户外劳动者等多样形式,让青少年们在趣味互动中学习传统文化,感受节气魅力,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别样清凉。
节气探秘,解码伏日里的传统智慧。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日照最烈、暑气最盛的时节。”活动伊始,非遗老师生动讲解了大暑的气候特征、物候规律、传统习俗,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大暑科普课堂”。
借助生动的图文与视频,老师不仅讲解了大暑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即“湿热交蒸”达到顶点,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大暑三候”的物候智慧:腐草为萤的奇妙转化、土润溽暑的潮热环境、大雨时行的气候规律。
“多吃清热解暑、利湿的食物”;“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依据个人体质使用三伏贴”;“冬病夏治,事半功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和老师积极互动问答中深刻理解了古人顺应天时、智慧生活的哲学,以及防暑降温、科学养生的必要性。“原来大暑吃仙草、喝伏茶这些习俗背后,藏着这么多古人的健康智慧!”小朋友陈欣宇兴奋地分享道。
“药”趣横生,指尖邂逅草木芬芳。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酸梅汤是中国传统的消暑解热的饮料,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润肺止咳等功效。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古法酸梅汤的历史和制作所需的原料及药用价值,带领他们走进中医药文化的奇妙世界。
乌梅30克、山楂15克、陈皮10克……随后,身穿白大褂的“小药师”们纷纷上前抓药、称重、包装,学习酸梅汤传统配方比例与熬煮火候的秘诀。伴随着锅中升腾的袅袅蒸汽与沁人酸香,大家专注地观察汤色变化,体验着从原料到健康饮品的奇妙转化过程。
“中医药知识很有趣,通过活动不仅让我和孩子认识了很多药材,还解锁了不少有趣的中医药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制作酸梅汤,回去可以与家人一起分享啦!”参加活动的家长王女士说道。
清凉致敬,情暖户外先锋。
“叔叔阿姨,你们辛苦啦!”一声声稚嫩的问候让外卖员李先生感动不已:“孩子们的心意比凉茶还解暑!”当天中午,正在宁小蜂驿站休息的李先生收到了秋韵园社区青少年志愿者们送来的酸梅汤。
炎炎夏日,热浪袭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顶着烈日穿梭奔忙,用汗水保障着城市运转。青少年志愿者们手捧精心制作的酸梅汤,前往商圈、快递站点、外卖取餐点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
接过饱含心意的酸梅汤,环卫工人张阿姨擦去汗水,露出朴实的笑容:“这么热的天,孩子们特意来送清凉,心里特别感动。感觉辛苦被看见、被惦记,再累也值了。”
一句句真诚问候,一个个忙碌身影,展现了青少年志愿者的担当与热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将善意与尊重传递给每一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其中,不少青少年志愿者是首次参与此类服务。11岁的小志愿者刘钦洋说:“当看到满头大汗的环卫叔叔时,我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环境卫生,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未来,社区将以宁小蜂驿站为依托,探索“移动式”清凉服务,在辖区内建设更多的“爱心商铺”、布设“爱心冰柜”。秋韵园社区负责人表示,“高温是对劳动者的‘烤验’,更是对我们工会服务的考验。服务重心必须下沉,突出一个‘送’字,做实一个‘实’字,要把‘最清凉’的服务送到离职工‘最近’的地方。”
暑期生活欢乐多,文明实践伴成长。接下来秋韵园社区以优质文化供给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点亮孩子们暑假生活,让文明新风吹入心田,让暑期有“知”有“味”。
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秋韵园社区居民学校供稿
2025年7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