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本来青春奋发正向上;一群青年,曾经梦想鲲鹏九万里。当疫情突然再次严峻起来,这群青年,走出象牙塔,离开都市生活,来到基层,深入社区,用双手插泥的心态,奋战在疫情的一线。他们有90后,有00后,他们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先做个普通人,再做个优秀的普通人。
雷承琪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二学生,通过区团委报名,准备来到闻兰社区实习。但是就在报到前两天,南京突发新增确诊病例,本来在上海的她,没有丝毫犹豫,选择逆行,坐高铁回到南京,主动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排查机场返回人员,电话沟通核实相关人员信息以及各类表格的填报和信息汇总。由于登记信息的更新,一个居民常常会接到来自社区的三四次核实电话,难免会不理解,态度不友善,但雷承琪总是能耐心的和对方沟通,争取居民的配合。

戎心怡今年刚满18周岁,是一名准大学新生。本来高考后的暑假是自由又放松的,计划中的旅游因为疫情泡汤了,她便转身报名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希望能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把这次志愿活动当作送给自己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礼物。测量体温、查验苏康码、劝导居民戴口罩、发放宣传单、登记外来车辆和人员,看似简单的工作要经历时间和烈日的考验,一小时下来,腿脚酸软,汗水浸湿衣服,但戎心怡不以为苦,她将居民的积极配合、志愿者的互帮互助看作抚平夏日炎热的一股清流。

江卓珺是南京邮电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和戎心怡一样,也是闻兰社区一名门岗志愿者,做志愿者的十多天来,她每天早早的来到岗位,盛年烈日下,坚守门岗测体温、劝导行人戴口罩。江卓珺说这是她从大学象牙塔毕业经历社会风雨的第一步,如果这样一件普通的事都干不好,怎么经历以后的风雨呢?

如果说最遗憾的事是“本可以”,那最感人的事,莫过于“本可以不”。“她”本可以坐拥珍物,本可以一路坦途,可“她”宁愿虚怀若谷。“她”本可以不逆行,本可以不回头,但“她”选择硝烟最深处。这场疫情终将结束,这段记忆却值得留存。“她”不是某个谁,只是一群可爱的人,花一样的年纪,为了守护可贵的天地,转身匆匆走向风雨。更远更远的以后,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那时候也许另一群人也会喊出那样的宣言:基层工作,我在。我是90后……我是00后……我是……一线有我,请您放心。
栖霞区西岗街道闻兰社区居民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