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栖霞 喜悦燕子矶】太极扇——舞动优雅与力量的太极新体验

时间:2025-06-12 09:33

在国家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持续深耕“乐龄课堂”品牌,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社区教育有机融合。近日,一场聚焦“太极扇 —— 舞动优雅与力量的太极新体验”的特色课程在樊甸社区拉开帷幕。此次课程特别邀请到辖区内的达人夫妻——张老师与马老师担纲授课。作为非遗传承人、健康生活方式传承人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两位老师以默契的分工协作,带领社区居民从太极哲学入手,逐步解锁太极扇的刚柔之美。

课程伊始,身着太极服的张老师独自站在讲台中央,马老师在侧后方的座椅上安静落座,双手自然搭在膝盖上。“太极的‘太’是‘大’与‘一’的组合,代表宇宙本源的混沌之气。”张老师微微抬手,指尖虚握成球,仿佛正托举着无形的太极模型,“大家平时肩颈僵硬,正是气血不畅的表现。”他一边讲解太极阴阳哲学,一边用肢体比划着虚实转换的原理,袖口的盘扣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当进入基础动作教学环节时,马老师起身缓步走到张老师身侧,两人形成对称的教学站位。“现在请大家跟我们一起感受‘云手’的韵律。”张老师话音未落,马老师已同步做出转腰展臂的动作,两人的动作如镜像般精准。“双手向前推出时,想象面前有团棉花。”张老师半蹲示范,手腕翻转的弧度让空气仿佛都有了质感,马老师则在另一侧引导学员观察:“注意看张老师腰腹的转动,这是发力的根源。”刘阿姨尝试模仿时动作僵硬,马老师立刻上前轻扶她的肘部:“关节不要锁死,像这样 ——”她带着刘阿姨缓缓转动,引得旁边的赵阿姨也赶紧调整姿势,却把手指绷得笔直。张老师见状笑道:“手指要像抓着鸡蛋,既不能捏碎也不能掉了。”

悠扬的旋律响起时,两位老师分站教室两侧领练,十几位学员在座位上站起来缓缓舒展手臂。“哎,这样转肩真舒服,像卸下了包袱。”“原来太极不是慢动作,里面有这么多讲究!”......就在大家沉浸于太极的舒缓韵律时,张老师突然从身后拿出一对把太极扇。“接下来让大家看看太极与扇面的结合。”他与马老师对视一眼,伴随着激昂的鼓点,两人同时展开扇面——“唰”的声响如出鞘利剑,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大爷忍不住喊道:“老师这动作太飒了,跟刚才的太极完全不一样!”

太极扇DIY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工作人员分发素面折扇与颜料时,马老师举起扎成花状的塑料袋:“我们用这个‘印章’给扇子添彩,就像给太极功夫穿花衣。”起初王阿姨担心“颜料会不会晕开”,但当张老师用红色颜料印出第一朵傲雪梅花时,她立刻选了湖蓝色涂抹塑料袋。赵阿姨则别出心裁,用绿色颜料在扇面拓印出竹叶轮廓,又用毛笔勾出太极图:“这叫‘刚柔并济’”。“您看,这样就有花瓣的层次感了。” “我要拿回家给孙子当玩具!”大家对自己的作品都很满意。

课程结束前夕,两位老师带着大家舞起了太极扇,“其实太极扇的每个动作都藏着太极的魂。”张老师说道,“就像这‘顺水推舟’,看似用扇骨发力,实则腰腹先动。”马老师在一旁补充道:“大家回去可以先练今天学的基础手型,下次课我们就用扇子跟练。”居民们围着老师请教动作细节,樊甸社区负责人则趁机跟大家说道:“咱们下次课就教大家今天学的基础动作,记得来打卡!”据悉,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后续将推出此类课程,让更多居民在刚柔并济的舞动中感受非遗魅力。

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