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栖霞 喜悦燕子矶】神奇的甲骨文

时间:2025-08-01 15:15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近日,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邀请南京博物院志愿者开展“博物馆+社区”暑期特别活动,将《神奇的甲骨文》趣味课程带到燕华花园社区小朋友们的身边,小朋友们齐聚居民学校活动室,探寻古人造字的奥秘。

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后期王室和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书,又称契文、甲骨刻辞、卜辞等,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南京博物院是甲骨文收藏的重地之一,收藏量接近3000件。学习甲骨文相关知识,对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有着很大帮助,对小朋友们个人素养的提升与家国情怀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伊始,老师别开生面地开展了一出“翻转课堂”,邀请小朋友上台,自己说说对甲骨文的了解,一下就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走上讲台,有的说甲骨文是模仿东西的形状,有的说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引得老师连连赞叹。

互动环节结束后,老师将古人发现甲骨文的历程娓娓道来。当说到甲骨文最初被当作药材,被清代学者偶然发现时,小朋友不禁为这奇妙的缘分啧啧称奇。老师讲述甲骨文的造字方式,孩子们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屏幕上刚刚出现“象”字的甲骨文,小朋友连忙指着长鼻子说:“老师我认识!这是大象的象!”说到明、杆等不同文字后,孩子们才知道:原来甲骨文不只是象形文字,还有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随后老师又展示了一张完整的骨片,上面记述着古代女将军付好生产的故事。原来古人会先将龟甲、兽骨烧裂,根据纹路占卜吉凶,再将占卜的结果及事情的经过及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加以记录。

在了解了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后,孩子们迎来了最喜欢的手工实践环节。社区教育中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背包,小朋友用准备好的水彩笔,将喜欢的甲骨文画在小包上。有的同学画了大大的“山”字,有的更中意“水”和“火”字,还有小朋友乐呵呵地把今天学到的甲骨文全画了上去。更有“小机灵鬼”用自己的名字原创了新的甲骨文!活动尾声,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亲手制作的“文创”产品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次《神奇的甲骨文》课程,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到了千年文字的温度,也在动手实践里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当古老的甲骨文遇上纯真的童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未来,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还将继续链接优质资源,让更多有趣的文化课程走进社区,陪伴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快乐成长。

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