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轻拂的燕子矶滨江畔,凤凰书院内漾起一片童声笑语。在斑驳光影与书香墨韵交织的空间里,燕子矶社区居民学校携手枫情关爱服务中心,为20余名社区青少年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向党 竹编绘梦”主题活动。孩子们以青竹为纸、以篾丝为笔,在经纬交织间将赤子之心化作指尖的灵动,将拳拳爱国情编织进竹纹肌理,化作深情告白。
“竹编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从商周的竹席到现代的非遗技艺,每根篾条都承载着千年智慧。”枫情社工手持圆润竹篾,为孩子们开启竹编文化之旅。在“竹编文化小课堂”中,孩子们通过短视频了解竹编从生活器具到艺术创作的蝶变历程,当看到竹编航天器、天安门等创新作品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答中,“童心向党”的主题如清泉般融入妙趣横生的挑战。孩子们如雏鹰振翅,争先恐后地抢答着“长征精神”“航天成就”等党史知识,琅琅笑声里,爱国的种子正悄然抽枝发芽。
在竹编制作环节,枫情社工以“平编如织布,交叉似花开”的生动比喻,手把手教授基础技法。孩子们戴上防割手套,将安全竹篾在国旗、天安门模板上灵巧穿梭。夕阳西下,竹编画作在孩子们的手里熠熠生辉,大家依次分享创作心声,将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一篾一线的深情。
“竹编是流动的非遗,更是精神的传承。”本次活动通过安全易操作的竹篾工具与主题创作,让青少年在指尖触碰历史、在编织中感悟家国情怀。接下来,燕子矶社区居民学校将持续以文化为桥,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光彩,引领青少年在“编”织梦想中坚定文化自信,共绘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
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供稿